English

信息时代的电子图书馆

1998-06-0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近现代“藏”、“用”兼而有之的图书馆,再到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设备、电子出版物为信息源、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全新意义上的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新型的电子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源的不断丰富,正在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成为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信息集散之地。

人们对电子图书馆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对图书馆的未来形式众说纷纭。除了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library)外,还有诸如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虚拟图书馆(virtuallibrary)、无墙图书馆(nowalllibrary)和全球图书馆(globallibrary)等新名词与术语。对于这些概念,人们至今还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在这些名词术语中,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最为常用,且意义也较为接近,因此经常混用。

严格说来,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在意义和功能上还存在一些差别。有人认为,电子图书馆是指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存贮、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指只利用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中不包含任何传统的印刷型出版物;虚拟图书馆则指的是一种环境,这种环境提供用户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的信息,它通常不是一个独立实体,而只是一个动态环境的组成部分。这种建立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图书馆,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虚拟图书馆已完全失去了传统图书馆作为一种拥有建筑物的机构的特征。

在图书馆界,人们往往将以上三类图书馆统称为电子图书馆。对电子图书馆的理解,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国会于1993年通过的“电子图书馆法案”(ElectronicLibraryActof1993)中有关的提法。该法案认为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交互的多媒体程序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尤其是科学、数学、地理、语言和综合性学科领域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虽然对电子图书馆的认识人们还未能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认为,电子图书馆是一个主要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它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占有丰富的数据库,包括单行版的数据库、联机数据库以及网络出版物,用户通过终端利用高速宽频的地区性网络或世界性网络(如Internet)对远程数据库进行联机实时浏览、检索和登录。

图书馆从60年代就开始其网络化进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地区性的和国际性的网络。

早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著名情报学家F.W.Lancaster就其《通向无纸情报系统》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两部著作中描绘了电子时代图书馆的前景。

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曾制订过建设电子图书馆的计划。1988年,美国提供了电子图书馆的“水星计划”,这一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卡耐基———梅农大学和密西根大学具体实施。1993年,各国有关信息高速公路规划的出台,使电子图书馆建设更加兴旺。

1994年美国NSF.NASA.ARPA联合建立了一个较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名为Digi?talLibraryInitiative),总投资2440万美元。1996年,美国纽约市建立了一所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超前型图书馆。这所电子图书馆由一家企业赞助,耗资1亿美元。

在我国,电子图书馆还处于起步时期,一些大学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内专门开设了光盘检索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部门,以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可以相信,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电子图书馆也将会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

(董光彩)从古代的藏书楼发展到近现代“藏”、“用”兼而有之的图书馆,再到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设备、电子出版物为信息源、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全新意义上的图书馆——电子图书馆,其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新型的电子图书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以及电子信息源的不断丰富,正在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成为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信息集散之地。

人们对电子图书馆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对图书馆的未来形式众说纷纭。除了电子图书馆(electroniclibrary)外,还有诸如数字图书馆(digitallibrary)、虚拟图书馆(virtuallibrary)、无墙图书馆(nowalllibrary)和全球图书馆(globallibrary)等新名词与术语。对于这些概念,人们至今还未取得一致的认识。在这些名词术语中,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最为常用,且意义也较为接近,因此经常混用。

严格说来,电子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在意义和功能上还存在一些差别。有人认为,电子图书馆是指越来越多地使用电子介质(磁盘、光盘等)存贮、检索和传递信息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是指只利用数字化的信息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中不包含任何传统的印刷型出版物;虚拟图书馆则指的是一种环境,这种环境提供用户各种入口去获取所需的信息,它通常不是一个独立实体,而只是一个动态环境的组成部分。这种建立在“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图书馆,拥有二维或三维人机界面,并能使用户任意浏览和存取信息。虚拟图书馆已完全失去了传统图书馆作为一种拥有建筑物的机构的特征。

在图书馆界,人们往往将以上三类图书馆统称为电子图书馆。对电子图书馆的理解,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国会于1993年通过的“电子图书馆法案”(ElectronicLibraryActof1993)中有关的提法。该法案认为电子图书馆系统应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即:(1)利用一系列技术能够将包括教育和研究在内的大量信息发送到家庭、学校和社区,并能提供检索;(2)交互的多媒体程序为正规的和非正规的教育与学习,尤其是科学、数学、地理、语言和综合性学科领域的教育与学习提供帮助;(3)这些信息与服务可提高生产率,能为每个人的生活提供新的选择,并能改善他们的生活水平;(4)这些信息与服务必须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的。虽然对电子图书馆的认识人们还未能达到一致,但我们可以认为,电子图书馆是一个主要利用电子手段与方式运行的信息处理与传递系统。它由计算机技术作支持,占有丰富的数据库,包括单行版的数据库、联机数据库以及网络出版物,用户通过终端利用高速宽频的地区性网络或世界性网络(如Internet)对远程数据库进行联机实时浏览、检索和登录。

图书馆从60年代就开始其网络化进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地区性的和国际性的网络。

早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美国著名情报学家F.W.Lancaster就其《通向无纸情报系统》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两部著作中描绘了电子时代图书馆的前景。

80年代中期,日本政府曾制订过建设电子图书馆的计划。1988年,美国提供了电子图书馆的“水星计划”,这一项目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卡耐基——梅农大学和密西根大学具体实施。1993年,各国有关信息高速公路规划的出台,使电子图书馆建设更加兴旺。

1994年美国NSF.NASA.ARPA联合建立了一个较大的数字图书馆项目(名为Digi?talLibraryInitiative),总投资2440万美元。1996年,美国纽约市建立了一所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超前型图书馆。这所电子图书馆由一家企业赞助,耗资1亿美元。

在我国,电子图书馆还处于起步时期,一些大学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内专门开设了光盘检索室、多媒体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等部门,以提供数字化信息服务,可以相信,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电子图书馆也将会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

(董光彩)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